茺蔚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杭州隐秘地图之北新关,变迁中的城市之美
TUhjnbcbe - 2024/3/31 16:33:00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导读——

“大浒街的不断变化,似乎在印证着什么,比如变化是为了更加卓越的道理。”任轩在追寻北新关消逝的胜迹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而这,也正是流水不腐的道理。

这,是一种城市之美的时代化:珠儿潭、香积寺、旃坛寺、大浒弄、封鲸观……它们的过去和现在,有一些一直延续和呈现着,有一些已经隐身于故纸堆里,但即便是已经消逝的,它们也曾经有过高光和华丽的那一刻。

这种流逝和流逝之间的光泽,或许是我们设立《城纪》这样一个版面的意义,我们把城市中隐匿着的光透了出来,让它落在今天的高楼和街道之间,形成一种张力,一种在恍惚和踏实之间的城市之重。

当我们追随着任轩的脚步,在城市之北丈量运河之时,我们所看见的水,或许正是千年前、百年前在这里所流淌过的:这是让我们得以耐心倾听的源泉所在。(李郁葱)

正文从这里开始——

杭州隐秘地图之:北新关,消失的胜迹

任轩/文

北新关,从行政功能上说,是明清时期商旅运货往来杭州都得打交道的税务机构总部。从地理位置上说,是元末以来京杭大运河主道上的人文和物质之闸。即使站在今天的角度,虽然只剩下了遗址,但在那临水的码头上伫立,望着来来往往的船只,望着三水交汇之处,望着一圈圈荡开的河水和一树树摇曳的柳枝,水的引力和冲击力涌现出的生生不息的味道仍然扑鼻。蓦然发现,因有北新关,小河驿,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落款。但关于北新关,我们的研究还是太少、太浅。本文,亦无非一新碎的瓦砾。

1.封鲸观碑

年7月31日《申报》之《杭余汽车道之沿途名胜录》介绍了观音桥站附近的景点,分别为:珠儿潭、大兜、大关。其中大关一项提到了大浒弄、封鲸观。实际上比这篇文章还早两年多,年3月22日《申报》上就刊载过一篇《余杭路游记》(续),其中一节写道:“观音桥汽车站,设在湖墅余杭塘上。在汽车未开驶之先,凡欲由杭往余者,大抵皆自此地拔碇,故至今其河中犹舳舻相接、搭客如云。其从前之盛况,更可想见。附近名胜,亦共有五。”因此段文字之后介绍点位的文史时存在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所以我就不引录后面的文字了,只将其中提到的五处名胜列出,分别为珠儿潭、香积寺、旃坛寺、大浒弄、封鲸观。

封鲸观是干什么用的?《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所以,鲸观,又称京观。丁丙《北郭诗帐》即有“京观将封东海鲸,千人保障练乡兵”之句。丁丙笔下的封鲸观,就是本文讲的对象——杭州北新关北边的封鲸观,封的是倭寇的头颅。《杭州府志》载:“嘉靖四十年,总督胡宗宪筑京观于北新关外。自倭寇起,前后所捕首级无虑千余。聚而筑之,前树崇碑,题曰‘封鲸观’。”魏标《湖墅杂诗》里写道:“封鲸筑观树崇碑,宗宪专兵耀武时。”胡宗宪在北新关附近,不仅筑了封鲸观,还于嘉靖三十四年,下令在北新关外登云桥筑东西敌楼二座,俱高六丈、阔四丈,周二十二丈上有雉堞,下为门。

封鲸观的断碑,在清代至少有五个人为它写过诗,除了丁丙、魏标,还有黄杓(字星桥、号玉绳、沄子)、黄模、盛起。

黄杓的《封鲸观》(并序),序无异,但诗有两个版本。其序云:“乙巳二月十三日,同人出北关外,桃花方盛。有断碑卧道旁,曰“封鲸观”。字大尺有咫,题款莫辩。盖前明胡制军宗宪歼倭处也。”《两浙轩续录补遗》卷四所在的诗为:“往迹荒芜偶一寻,断碑卧破绿苔阴。游人不识封鲸观,门外桃花深又深。”丁丙《北郭丛钞》里,该诗有另一种版本:“古迹荒芜偶一寻,断碑闲卧绿苔侵。游人不识封鲸观,酒载桃花深处斟。”两种写法各有千秋,并录于此,或可供有心者考证之用,也作仁者见仁之观。黄模的《和星桥弟封鲸观绝句》也载于《北郭丛钞》,黄杓的《封鲸观》(并序)之后,诗云:“将军海上剪鲸鲵,浩劫茫茫若个知?好在桃花流水外,春风领客看残碑。”盛起的诗,载于《宜堂类编》卷二四:“雨残苔藓封鲸观,风乱芜走马坡。愿祝公身若松健,莫因时事损天和。”

除此之外,地方志里也记载了封鲸观。《梓里丛谈》:“出北关外,有断碑卧道旁,曰‘封鲸观’,字大尺有咫,题款莫辨。盖前明胡宗宪歼倭处。”此说与黄星桥之诗序如出一辙。《梓里丛谈》的作者凌璋林,也是湖墅人,珠儿潭曾在他家的宅子里,和丁丙是亲戚。另一位清末的拱墅人高鹏年则曾专门寻访过封鲸观。

可见,早在丁丙、魏标、黄杓、高鹏年等人写诗、作志的晚清时期,封鲸观就只剩残碑,碑上的文字也已无法辨识。年代报纸上所介绍的封鲸观,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这样的一座残碑,缘何成为名胜?除了当地文人写过诗之外,另一个原因恐怕非胡宗宪抗倭之故莫属。换言之,这块碑之所以在《申报》介绍杭余路沿途附近名胜时榜上有名,其中一个原因乃在于这块碑承载着杭州的抗倭精神,正如《大中华浙江地理志·浙江水陆之形势》所言:“拱宸桥……南有封鲸观,为明胡宗宪歼倭处。足见浙江形势系于苞桑。”

2.钞关公署

隐藏在城市陋巷里的临清运河钞关遗址保留较完整,除地基、石碑等文物外,部分屋舍也得到修复,还有当年风貌的复原沙盘。明清运河上七大钞关,可称文物的遗址仅此一处。我在里面参观的时候,心思却有一半在想北新关。

运河南端的杭州北新关,在小河驿三水交汇之地。如今只有“北新关遗址”五个大字可供怀想。且不说钞关的建筑乃至基址荡然无踪,即使按雍正九年成书的《北新关志》上的公署图复建一个沙盘,在那临水的地盘上似乎也没有合适之所可安置。倘若有可能将遗址边的房子腾出一间用以陈列,让北新关的历史重见天日,哪怕再小,也比没有来得好。

尽管没有实物,所幸还有《北新关志》。今人若有兴趣,可去寻来翻一翻。其中既有钞关公署图,其卷之八,则专门介绍公署,所述颇详,又有图佐证,此处不再赘述。当然,此时的公署与北新钞关最初的公署,乃至和过去很长时间里的公署,并不是一致的。诚如许梦闳编该志的时候所言:“北榷署舍,观明《志》所载,二百年间,此创而彼移,已非其初。”

北新关署舍何时始建,已无法知道。据嘉靖十八年任北新钞关主事的谢崑说,弘治九年()之前,“屋宇规制甚陋”,实在和北新关首长的办公级别不匹配。于是,弘治十年()刘景寅主政北新关后,“乃滨河筑之,瓮石为台,又易门为堂”。就这样使用了30多年,到了嘉靖十年(),叶瑞当关长的时候,又觉得公署不够用,“复买民园益之,沼而亭焉。”不到三年时间,关长杨文昇“又撤其中堂新之”,至此,北新关公署的规模,才有点象样,时为嘉靖十三年()。嘉靖十七年(),吕韶主政北新关,又花了一百多天,修旧拓新,北新关的办公大院才终于被人称为雄伟,即所谓“北关翼翼”也。可惜不到八年,就遭火灾焚毁。明万历四十五年()关长孟楠重建北新关牌坊,扩建茶厅,增建鼓楼。

朱奎《北新关行署碑记》云:“事居寺院或栖迟官舫,殊失临莅之体,识者病之。”“识者病之”之后,朱奎笔锋一转,引出了陈孟浚(字耀初),此人籍贯泉州晋江,明天启六年(),主政北新关,“慨然捐赀买地一区,距关门而南不数十武,构堂建楼”。相比之前的官吏只能借寺庙办公,此时的北新关署舍简直就是天堂。朱葵于明崇祯三年()主政北新关,感于陈孟浚之功德,又“捐俸余,仍前址而稍广之。”崇祯七年(),王宫臻主政北新关,因为夏秋之际,霖雨连绵,北新关的墙垣衙舍,多有倾颓。王宫臻只好再次修缮。

北新关署舍,代有凋耗、代有修葺的原因,除了建筑的自然衰败规律,大约还可归出三点。一乃官署属性,即署舍要与官衙的等级匹配,所谓“规制”是也,因此,北新关署舍无论怎么修建,为什么而修建,在官员们心中都流淌着一种声音,那就是署舍要能够镇得住往来商旅。二是主官意志。三是火灾。例如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因粮船失火,延烧东西两岸,烬北新关署舍。

3.康熙碑亭

北新关码头不仅是御码头,还有过为康熙六十大寿献礼的万寿无疆碑亭。据丁丙《北郭诗帐》引王麟书《湖墅旧闻》载,万寿无疆碑上,左右有两行小字:“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浙江绅士、耆民、商贾、兵丁公立。”

今日,世人晓得塘栖有块乾隆御碑。那是乾隆首次下江南之前11天,即正月初二,颁布了一道免去浙江三十万两应征银的谕旨。浙江地方官员请工匠日夜加班,将圣谕内容刻在碑上。这块碑,乾隆自己应该是看到过的。但北新关的万寿无疆碑,康熙本人却没有见到过。因为,康熙四十六年()他最后一次南巡之后,就没到过杭州。三月十八日,是康熙的生日。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十岁。在清朝的历史上,皇帝的寿辰,叫万寿圣节,相关的活动,就叫万寿盛典。康熙六十大寿的一系列庆祝活动非常隆重。这个盛典的相关内容,后来由王原祁等人编辑成书,即规模达卷的《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由武英殿刊刻。

如此,康熙六十大寿的盛典之隆重不需在此赘墨。全国各地地方官争相献礼之心也不难理解。据《万寿盛典初集》所载,领衔建万寿无疆碑亭的是当时的浙江布政使徐欐。徐欐康熙四十七()农历十月由湖北按察使升任浙江布政使。康熙万寿圣节期间,徐欐自然也免不了上奏感谢皇恩浩荡。皇恩浩荡,需要来点实际的对老百姓有用的东西。而惯常的做法,就是减税免赋。康熙做大寿,用的也是这一招,“以天下地丁钱粮,已经轮免一周,其京城及各省房地租税五十三年额征,并历年逋欠,亦予豁免。”

徐欐大谢天恩,抓住的也是这一题材,即借康熙蠲免浙江漕粮之事极力歌颂:“浙省康熙四十八年钱粮,曾蒙蠲免,今又蠲免五十年钱粮。三载之中,两载被泽。康熙四十五六七年,旧欠分年带征,今又免征历年旧欠。一岁之内,数岁沾恩,有司省催科,必劳心于抚字,万姓皆温饱,宁致虑乎饥寒。是以十一府之绅衿士民、八卫五所之运丁屯伍,莫不欢声震天,咸仰一人有庆,顿首动地,共祝万寿无疆。”只不过些话,是由京官代为具题。

碑亭的具体位置,据地方志记载,在荆街旃坛寺(疑为旃檀寺),即今丽水路大关桥至登云桥之间临水的某个位置。具体是哪里,尚难确考。或许有人要问,拱宸桥既是迎接南巡帝王之处,此碑亭怎不立在拱宸桥边呢?原因并不复杂。立在康熙泊御舟之处,合情合理,此其一。其二,康熙五次南巡到杭州的时候,拱宸桥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有桥墩在水位低的时候若隐若现。拱宸桥至顺治八年()倒塌之后,直到康熙五十三年()才重建,算起来,比万寿无疆碑亭的建立要迟一年。

更残酷的现实是,当年颂圣万寿者和被祝福万寿无疆的人,谁也没能万寿。而令人遗憾的是,那块承载了历史信息的碑和那个亭子,也都不见了。在我查考此文相关资料期间,曾有一次,一只小小的比蚂蚁还小的浅橙色蜘蛛爬到了书页间,我希望它能活久点,故轻轻一吹把它吹走。这让我想到,一座牌坊的消失,也不过如此吧。

张闻涛摄影

4.大浒之路

北新关边,和康熙碑亭一样,不知于何时何因下落不明的还有一牌楼,即“古青莎镇”牌楼。据民国《杭州通》介绍,在大浒弄进口处有过一牌楼,牌楼上是杭州知事陶镛题写的“古青莎镇”四个大字,“内有一溪,溪水纯洁,两旁植有杨柳,各家门前均有小桥以通彼岸。春日桃红柳绿,茂林修竹,真有世外桃源之概。”

另据《增订西湖游览指南》介绍,北新关之东侧,“有明时德生街,今称大浒弄。沟水潺湲,古木森蔚。昔时夏屋,犹有存者。古刹有正诚斗阁。”正诚斗阁,所奉神仙为吕洞宾,据说颇为灵验。丁丙曾有诗记之:“正诚斗阁精严甚,野鹤飞来驾吕仙。”

可见在民国时期,大浒弄是个文人喜欢的、被大力推荐过的地方,尤以其古木成林、参天森蔚、更添溪水涓涓的意境著称。斗胆揣测,在民国时期,相对于西湖的山水游,拱宸桥的冶游,或许大浒弄之游更接近于今天的古镇游、老街游。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廿四,星期天,天气晴朗,郁达夫又一次游拱宸桥,返程时顺道访住在大浒弄的诸暨斯氏,但他这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没在家,去安徽了。虽说郁氏寻斯氏不遇,但斯氏的大太太在,所以郁达夫得以参观了斯氏的房子。他在日记中写下:“看了他的新造宅第。……那地方名大浒弄,大关地方很不坏,斯氏卜宅于此,大有见地。”江南古邑,大浒宜居。可惜的是,郁氏旧居尚存,斯氏宅第早无踪影。

实际上,大浒弄一带因为依偎着大运河,还是很受青睐的。例如南宋时期就有过赵十四相公府。后来还有过千胜庙、东岳庙。这两个庙在太平军和清军的战争中和运河两岸许多庙宇和名胜一样,都遭受到严重破坏。然而,从民国时期的人们写的大浒弄观之,大浒弄在民国时期还是不错的——既有历史遗存,也有新兴宅第。那么这一切,又是如何消失的呢?今人邓海南先生《老照片中的家史》一文里的一段话,或许是一种线索:“母亲的儿时,是在杭州度过的。她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大宅院,院外有一个荷塘,她和她的阿明妹妹的童年就在那里度过。院里有多种果树,桃、杏、柿、白果等,每到收获季节,果实都用筐装着,吃也吃不完。还能记得清的,只剩一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隐秘地图之北新关,变迁中的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