茺蔚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厉害了,我的城之印江五年 [复制链接]

1#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6205102.html

印江河两岸新城崛起。

一个月前,吴海的右腿受伤了。

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他不能骑摩托车,但这并不影响他每天下午坚持用轮椅推着瘫痪的父亲到楼下小区晒太阳。

吴海是印江自治县杉树镇孟郊村吴家寨人,刚住进县城的新家,一套位于河边的电梯房。

如果是在年,吴海想都不敢想现在的生活。那时候的他,还在县城打工,租住在老居民楼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搬一次家,“如果脚受伤,门都出不了,因为没有电梯。”

和吴海一样,整个印江县城的人想住电梯房都毫无办法,因为当医院,而带电梯的居住楼,一栋都没有。

5年过去,印江县城早已没了当初的样子,转而变成一座现代都市新城。城外的南北环线,城边的商贸城、湿地公园,城内的大酒店、电影院、博物馆、景观河、文化广场应有尽有。而像吴海等人所期望的高层楼房,则在县城随处可见。

这些都是城镇化的功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他们可以享受城市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而当城市人口增加之后,又可以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印江自治县副县长任明洪如是说。

吴海新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副绣着“奋斗”字样的十字绣。

期望能住上带电梯的楼房

吴海今年41岁,他的老家在农村,整个寨子都在一个斜坡上。

这个地方,也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吴海不敢想像,如果发生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将是什么情形。

他18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寨子上三间木头搭建的老屋,到广东的工厂里打工。年,他的大拇指受伤,回到印江县城做泥水工,元一天。

“老屋是回不去了,多年不住,房子早已成了危房。”吴海说,他便开始了在县城租房子住的生活。

前后搬了5次家。有的是因为孩子读书,要搬到学校附近住,而更多的则是房东要涨房租,他们被迫搬离。

吴海受够了这种四处为家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他做梦都想在县城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屋。

年,吴海租房的第4个年头。

他听到建筑工地的工友们说印江县城要进行大开发,到时候就会有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自己也可以购买带电梯的商品房居住。

吴海从未在印江住过带电梯的房子,最高他住过5楼的步梯房,每天要搀扶着老人上下楼梯,别提有多麻烦。

“如果自己也能住上一套带电梯的房子,该有多好。”吴海说,到时候不仅自己的一儿一女读书更加便利,老父亲就医和日常生活也方便不少。

而吴海所在的寨子,很多邻居都搬了出来,他们也都希望能在县城定居。

建设中的印江古镇。

发展每天的印江都不一样

工友们带给吴海的消息没错,印江自治县是在年底,十八大召开之后,掀起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

印江自治县住建局局长吕昌林说,印江按照建设“精致、特色、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以“四城同创”为载体,优化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

这也正是紧扣省委、省政府主基调和“城镇化带动”的战略的体现。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的体现印江的变化:年,印江自治县县城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口16万人,城镇化率为37%。而到了年,印江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21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了46%。

这短短几年的时间,印江县城进行了南环路、北环路等12条市政道路修建完工,观音沟湿地公园等8个公园和广场、9座公厕以及污水处理管网的建设改造工作。除此之外,还建设近套保障性住房,对多户棚户区和2万多户农村危房进行了改造。

“每天看到的印江都不一样。”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吕昌林感慨。这个土生土长的印江人,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他所居住的文昌公园片区,以前就是农田,读书的时候,穿过的这些田坎,冬天黑灯瞎火的连路都看不清,如今已经变成宽敞的街道,夜幕降临,两边的商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颇为繁华。

吕昌林说,还有一个叫“中洲上城”的房地产小区,原先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河滩地,现在已然成为印江新的商圈。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要知道,5年前,印江县城建成区的面积仅仅5平方公里,如今已经是11平方公里。

吕昌林口中的“每天不一样”,还在于印江的建设速度。比如博物馆的建设,这个2.46万平方米的建筑,从年5月开工,仅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主体封顶。“比正常速度快了一倍。”吕昌林说,那段时间,住建局的人吃住都在工地上,就是为了质量监督和进度督促。

印江自治县副县长任明洪回忆说,过去的5年中,最多的一天有63个建设项目同时开工。“那个场面极为壮观,到处都是塔吊忙碌的场景。”

印江县书法文化广场,是贵州省唯一一个以书法文化作为主题的广场。很多学生放学后都到此停留玩耍。

印江县有“书法之乡”的美誉,在当地的中小学都设有书法文化进课堂。

素质书法文化广场

印江县城最出名的地方叫书法文化广场。

这是印江城镇化的产物,是贵州省唯一一个以书法文化作为主题的广场。广场上,浓浓的文化韵味扑面而来:以笔、墨、纸、砚、朱砂、印鉴等书法元素为题材的雕塑栩栩如生;亭台楼阁古色古香;来自国内外书法大家的字迹熠熠生辉。

作为“中国书法之乡”,印江一直致力于让书法文化与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除了多种形式的书法研讨、书法论坛等活动之外,还有书法文化进社区和进课堂,中小学还开设了书法课。

此举对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颇有成效,而另一方面,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随着印江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在城市管理方面,印江城管局长刘富强也能明显感觉到变化。

“以前,城管执法主要针对占道经营等行为,执法方式也比较单一,就是现场处罚。”刘富强说,如今,印江集中把农贸市场和夜市等建好,然后逐一让这些经营户过去,这就解决了占道经营等问题。当然,城管的工作范围也扩大了,比如广场舞要限时限区域,KTV的声音不能扰民,县城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景观河内不能洗拖把等,都在管理范围之内。

对于印江城管局来说,更重要的是提升市民素质。为此,他们和办事处、社区等联动,对居民进行培训,让大家共同遵守社会秩序和爱护卫生。

他们的工作甚至细致到每一个中小学生。他们到学校中去,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孩子们回去带动家长,不闯红绿灯、走斑马线、不乱张贴等文明行为。

印江城管局长刘富强介绍了一种名为“网格化管理”的全民参与模式,印江县把城区划分为四大板块、18个网格,在每大板块设置1个固定“城管便民服务岗亭”。

此外,着力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蓝天工程”、着力改善城市声环境的“静安工程”、着力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碧水工程”等利民工程的相继实施,让广大群众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喝上了干净的水,生活也更加安宁。

值得一说的是,印江城管局在加强城市管理方面,还有不少创新。为了有效根治乱张贴、乱涂写以及乱散发小广告等行为,特意引进城管执法电话追呼系统。

“我们还自己改装环卫洒水车,原先需要几个人操作的,现在只需要2个人操作。”刘富强说,这个设备的创新,还在铜仁全市推广。

在城市管理的创新上,印江一直都在进行。“未来,我们还将引入智慧城管系统。”刘富强说。

年6月,印江县城被国家爱卫办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推进城镇化建设同时,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也在同时进行,城区的植被保护较好。

在村民田茹英看来,木黄镇这几年的变化越来越大。

乡镇产城融合助推城镇化发展

最近一年,文明海越来越忙。

这个印江木黄镇党委书记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每天还有不少村民找他咨询一些政策扶持项目、金融贷款等。“他们有的咨询开超市,有的咨询开旅馆”文明海说,村民们都想来镇上发展。

印江的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只发展县城,同时进行建设的还有乡镇,木黄镇就是其中之一。

“年,木黄的城镇人口比例不到15%,就是纯农村。”文明海说,而现在经过城镇化发展之后,这一比例已经增长到了44%。

和5年前相比,文明海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抓传统农业,比如烤烟、红薯、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等,而现在,木黄镇的产业都已转型,镇政府等主抓的工作变成了城镇建设、旅游发展、茶叶产业和食用菌产业等。”

在文明海看来,这一切都是城镇化的功劳。

从年开始,木黄镇开始实施“旅游兴镇、产镇融合”的发展理念,作为全省“5个”工程、铜仁市第二届旅发大会的主会场,木黄镇争取资金,兴建了会师广场、滨江大道,实施集镇风貌景观改造,启动集镇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

年,木黄镇投资2亿元进行示范小镇建设,包括燕金旅游公路、凤仪农旅一体化项目、木黄镇第二农贸市场建设以及第二幼儿园建设等。

经过5年,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特色”的小城镇已经初具规模。

“在建设之前,木黄镇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集贸市场。每个月逢1和6号,附近的村民们在这一天上午来赶集,下午就散去。”文明海回忆说,不过现在不同了,即使在平时,赶集的人都多,商业氛围特别浓厚。沿街商铺都开起来了,一些来自湖南、浙江的商人也到这里来投资。

“对于一个乡镇来说,我们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有商品房开发、还有公租房建设以及2个驾校等,这些都是城镇化带来的。”文明海说,现在木黄镇的旅游人数每年以10%的比例增长,年还没结束,旅游人数就已经超过了50万人次。

和木黄镇一样,印江自治县紫薇镇等在内的其他乡镇也在加快城镇化建设。

年,吴海搬进现在的家。

房子总共有个平方,推开窗户,眼前便是郁郁葱葱的青山。住进了新房,改变就很显然:以前在农村,接待客人的地方叫堂屋,现在叫客厅;以前做饭用柴火,得漫山遍野砍柴,现在用天然气,开关一按,就能炒菜;以前摩托车只能停在山脚,然后走上10多分钟才能到家,现在小区就有车库,然后电梯直达家里。

工作休息之余,吴海会推着轮椅带着瘫痪的父亲在河边散步。“这几年,印江的变化实在太大。”吴海说,他甚至不知道一些建筑什么时候悄悄就修好了。

文:刘佑清图:杨兴波来源:贵州都市报编辑:章虹

我的城

印江:砥砺奋进谱新篇

梁程卢旭峰

梵山巍巍,武陵之巅;邛水潺潺,润泽斯民。这里山青水秀、物华天宝;这里人杰地灵、文风昌盛。这,就是拥有年历史的印江……

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批准印江成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0年来,历届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团结带领印江各族儿女,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在这片平方公里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一幅生态、美丽、幸福的多彩印江画卷华丽舒展。

穷则思变谋出路,武陵天堑变通途。30年来,印江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环境。着力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杭瑞高速印江段、江瓮高速洋溪互通建成通车;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水利设施日臻完善,城乡供电保障有力,网络通信全面升级,正快步迈向内陆开放前沿。

园林城市商贾富,美丽乡村乡愁浓。30年来,印江致力打造“精致、特色、宜居”的城乡环境,着力推动山水县城、美丽乡村、绿色城乡联动发展,加快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如今,城市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整洁有序,一个个花园式小区,一个个主题广场,点缀着这座百步绿道、千步绿园、近可亲水、远可登山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美丽乡村,如诗如画。

坚守生态底线,写好山水文章。30年来,印江坚持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着力培育“绿水青山”。先后荣获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级生态功能区重点县四张“国字号”生态名片。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2%,年均气温16.8℃,负氧离子高出全国平均值的60倍,“养生印江”魅力四射。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30年来,印江依托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升级、工业转型和旅游突破。3个农业园区晋升为省级高效示范园区,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如今,以“梵净绿茶”“梵净蘑菇”“红香柚”为代表的“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正走出武陵、风行天下,“中国名茶之乡”名扬内外。

按照农旅一体、文旅融合思路,推进农业观光、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全民共享。先后获得“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贵州十佳最美风景县”美誉。如今,梵净山休闲养生示范带、书法创作体验之城、茶旅融合美丽乡村示范带正在顺势突围;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各显其美,文化旅游呈“井喷增长”之势。

与农业、旅游比翼齐飞的,是特色工业的突飞猛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轻工产品加工、电子商务3个“10亿元”级产业集群竞相发展,印江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电商扶贫示范县”和“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等项目,为印江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30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印江开花结果,农村12万贫困人口撕掉了“贫困标签”,8万套保障性住房让贫困人群居有定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大病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民族体育场、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和游泳馆等体育设施,为印江人民提供了强身健体的理想场所,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有力的保障、生态的膳食、宜人的气候,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促进了居民健康长寿。如今,全县九十岁以上老人超过人,百岁老人多达27人,“中国长寿之乡”名副其实。

改革春风拂大地,挥毫泼墨写华章。30年来,印江各族人民安享和谐稳定的太平盛世,但从未忘记对民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闲暇的市民用绚丽多姿的现代舞,演绎着盛世年华;土家姑娘用热情洋溢的摆手舞,展现出民族风情。更为惊叹的是,印江人自幼习书成俗,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小儿,无不崇尚文化、擅长书法,“中国书法之乡”实至名归。

“诚信铸印,江流源远”。如今,印江这颗武陵之巅的明珠,越发璀璨夺目,苍翠欲滴,春潮涌动;翘首凝望,一轮红日喷洒着耀眼的光芒,一个生机勃勃、蓄势待发的印江,正以铿锵有力、高歌猛进的恢弘气势,阔步迈向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