茺蔚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华夏历史品关公故事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znlvye.com/m/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有个帝君庙村,听上去颇有些迷信色彩。我曾经寻问过很多人,欲弄清它的来历,但都语焉不详。今日读《沙溪集》,忽从一篇文章中得到答案。《沙溪集》是邑人、明朝官员、文学家孙绪的一部综合性文集,收录了其一生大部分文、赋、杂著、闲谈、诗等23卷。其中,《周溪村甘露寺重修伽蓝殿记》即详细谈到了帝君庙的有关情况,节录如下:

“故城西南有镇曰郑家口,去镇二里为周溪村。漳河前抱,野溪映带,左右村前为甘露寺,莫知所从始。治间,客僧金灯募居民侈而新之。殿宇邃深,铸像钜丽,丈室廊院,雅洁整肃,赫然为一方上刹。”

另据光绪十一年版《故城县志》记载,“在县西南周溪村”确有一甘露寺,原系唐朝罗士信庙,后依据“孙沙溪碑云‘甘露寺’”,至光绪年间早已倾圮。但是,查遍旧志又无有“周溪村”的记载,只是在“郑家口”条目下注释:“居民繁杂,情势与附城五铺略同。”这里的附城当指县城,当时故城镇即分中铺、东铺、南铺、西铺、北铺,时称“五铺”。由此推测,周溪村应是郑家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故此村庄条目中未有单列。再由此推而研之,周溪村距郑家口二里,当是帝君庙的前身。这与《故城县地名资料汇编》所载大致相同,“帝君庙位于郑口公社驻地东北偏南0.8公里处。”即今康宁路东头路北,原来村前有一大湾,常年有水,其情貌亦与孙绪描述的“漳河前抱,野溪映带”相吻合。这座庙虽称甘露寺,但以其庙内关帝大殿为著,“乃援三国时关侯以入目侯,曰‘伽蓝’,建祠于佛殿之左,方旦夕事之。”伽蓝,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关公(或称为关帝)原是来自三国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大将,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出名,之后在北攻曹魏时被孙权杀害,后代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用来驱逐危险,至北宋时被纳入人们膜拜的道教神只,而佛教因为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帝当作崇拜的神只,称为"伽蓝菩萨"。尤其是近世以来,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

根据孙绪的描述,彼时周溪村的伽蓝殿规模十分宏伟,是郑家口的一处名胜,“缙绅舸舰,过河下风停夜泊,輙访寻独伽蓝殿”。官员经此都要前往拜访,可见不是一般去处。由于年久失修,“貌剥蚀,丹碧俱尽”,明“嘉靖丙戌(年),寺僧广寿、广文属居人董彪,号召同志并力,以营托善冶赵鉴者,募铜铸肖侯像于中”。经过僧人和信众的这次合力大修,伽蓝殿更加蔚为壮观,孙绪不禁诗兴大发,挥毫赞道:“汉衰分裂糜如酥,涿鹿帝子桑颠呼。英雄提刀来自蒲,虎龙胶漆城东隅。平生仇怨魏与吴,感恩膺愤终捐躯。精通天帝帝曰俞,英彩凛凛寒冰壶。手付玉牒琅符,彤弓黄钺金仆姑。下除诡侧平荒芜,倦来倚劒浮屠区。寳鞍赤辔飞神莵,刚风浩浩天之衢。市尘莽荡村﨑岖,皎然白日辉通都,漳河万古东溟趋。”

据《故城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清朝顺治年间(年——年),此处原有一座关帝庙,移民迁此定居后,以庙定村名,遂取名帝君庙。”这样看来,将周溪村改称帝君庙当是清顺治年间的事。周溪村之所以称为周溪村,确实水流环绕,直至上世纪50年代,村前还有一大湾坑,常年积水,碧波连连,鱼跃虾戏,将村庄与郑口三条街隔离开来,村民进街,需绕道而行。年,郑家口成为新县城之后,经过历年机关、单位扩建,逐渐纳入城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将帝君庙村前大湾填平以后,与郑家口浑然连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村。

查故城县村庄名称,直接与关公有关的村庄有2个,除了帝君庙,还有军屯镇的关庙村。关庙村与其邻近的赵庙、刘庙等村在宋代大观年间之前都是今山东省武城县的县城驻地。因一场罕见的风灾、水灾县城搬迁至今故城县建国镇东之后,这儿留下关帝庙、子游庙、赵家庙、刘家庙、崔家庙、董子庙等众多遗迹。这些庙宇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中,有的自行消亡,成为废墟,有的人烟密集,逐渐形成村庄。如帝君庙、关庙即是。

关羽本是蜀汉名将,其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脍炙人口,可谓老幼皆知,家喻户晓。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关羽的身份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抬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与“文圣”孔子齐名。汉传佛教把关羽尊为珈蓝菩萨,道教则把关羽尊为武财神,在各地建了很多关帝庙,其庙宇之多,胜过了供奉孔子的文庙。

在故城民间,老百姓把关羽视为“忠义”的化身,都尊称为“关公”、“关爷”、“关老爷”,不仅在一些较大村镇建有关帝庙,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为“关老爷”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直到上世纪70年代,老百姓住宅大门口内的影壁墙中间都有一个神龛,俗称“关爷堂”。“关爷堂”正冲门外,一般高约30公分,宽约15公分,用青砖雕刻成门柱形状,花饰精致,小巧玲珑。“关爷堂”供奉着一尊泥塑的关公持刀坐像,几乎都是红脸长髯,身着半文半武的铠甲绿袍,关爷像前置一香炉,在重要节日奉祀香火。有的人家没有照壁或照壁上不设“关爷堂”的,就在大门洞内高处的墙角上钉一块木板,放置关爷像和香炉,代替“关爷堂”。总之,住宅不供奉关爷,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由于关公是佛教人物中两大护法菩萨之一,所以那时普通老百姓并不像现在这样把关公当财神供,而是视为侠义英雄、保护神,当做门神。据老人们说,“关爷堂”的功能是辟邪保平安,妖魔鬼怪见了关爷圣像即不敢进宅作祟。一尊关公圣像,其实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

关帝庙不仅县城有,很多村庄都有,而且规模一般都较大,正如孙绪所言:“今天下村镇所在立祠,流动充满。”关帝庙供奉的关老爷像多是泥胎彩塑,少数也有木雕刻像。值得提出的是,关爷庙不同于关爷堂只供奉关老爷,而且一般在关老爷的左右两侧还有关平、周仓的塑像。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关帝祠中,皆塑周将军,其名则不见于史传。考元鲁贞《汉寿亭侯庙碑》已有‘乘赤兔兮从周仓’语。则其来已久,其灵亦最著。”我见过的关平塑像都是红脸膛,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手里有的捧着一颗印信,有的拿着一本《春秋》,造型不一。周仓则是黑脸膛,络腮胡须,怒目圆睁,酷似张飞,不过手里捧的是关老爷的那把青龙偃月刀。旧时的郑家口山西会馆还建有关公坐骑赤兔马的马厩,把赤兔马当做马神供奉。

那么,人们为什么对关羽崇拜有加呢?这还得从明代移民说起。

目前,故城县有个行政村。元末明初,故城县是个移民大县,据《故城县地名资料汇编》统计,其中个村庄是从山西省迁徙而来,占36%。这些山西移民初来乍到一个生僻的地方,无疑对家乡是无比留恋的。他们把乡党关羽作为一种荣耀,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身价,还隐隐透露出祈盼这位“伽蓝神”护佑的意思。譬如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即是五大院村民杜氏当初从山西黎城县挑着担子来到郑家口的时候,全部家当除了被褥就是一尊关公铜像,别无他物。他们把关公当做精神上的一种寄托顶礼膜拜,也影响到其他地方来的人甚至当地土著。于是,关公形象“深入到户”,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保护神。官家如此提高关公地位的目的,孙绪直言不讳言道:“盖诸公心迹惟儒者能知之”,“借英灵、窃徳望,以尊其教,神其説”,不过是利用其“忠、义”思想来麻痹老百姓罢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