茺蔚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官渡经济发展篇云岭第一炼成记 [复制链接]

1#

官渡区成立于年10月,因盛极一时的滇池古渡口而得名,是传说中金马驻足的地方和历史文化古镇,为昆明市主城核心区之一。

建区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官渡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争当云南经济发展排头兵,通过几代官渡人接续奋斗,历经农村经济、城郊经济、城市经济三个时期,最终发展为“云岭第一县”“中国百强区”。

年,官渡区GDP率先在全省个县(市)区中突破千亿元大关。

年,官渡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亿元,是年建区之初万元的倍;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43.29亿元,是年万元的.4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元的.5倍。全区总体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官渡在砥砺前行的道路上,书写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官渡篇章”。

~年官渡区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年官渡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探索在困惑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建国初期,官渡区辖区先后隶属于原昆明县一、二、三、四区,昆明市五、六、七区。年10月,官渡正式建区;年底,龙泉区撤并官渡区。作为昆明传统城郊农业区,建区之初,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万元,其中一产业增加值万元、二产业和三产业增加值均为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91:4.5:4.5,人均GDP仅元。

建区之初,农村合作化运动风起云涌,阮自云、陶连佐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云南省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旗帜。

年底,官渡区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年,合并建立4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农户户,占总农户的92.1%,入社土地亩,占耕地总面积99.6%,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先锋、前卫、阿拉、龙泉四大公社相继成立,全区实现人民公社化。

“大跃进”期间,官渡区大修水利,新建了白沙河水库、金殿水库、宝象河水库、松华坝水库等一批农业、水利、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区灌溉面积从1.5万亩增至10.8万亩。在20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各种政治运动和“左倾”思想的桎梏、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官渡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困惑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分别为万元、元,仅比年提高1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十分落后;农业机械化、商品化程度很低,仍然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区(第一产业比重达63.8%,第二产业占21.5%,第三产业占14.7%)。

-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地处昆明城郊的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粮食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以多种经营为重点,以搞活流通为突破口,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实现从农村经济向城郊经济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后,官渡区经济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特点,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以粮食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以多种经营为重点,以搞活流通为突破口,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

农村经济焕发活力。年,官渡区95%以上的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年4月,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改为合同订购;5月,取消蔬菜统购包销,价格随行就市。“大包干”使全区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农村经济迅速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七五”期间,实施以“米袋子”“菜篮子”为核心的商品生产;“八五”期间,发展“两高(高产高效)一优(优质)”农业;“九五”期间,推进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培育发展了双龙大白菜、一朵云甜脆豆、六甲韭黄、矣六大甜椒、关锁藜蒿、子君鲜切花、普自鸡蛋、海子牛奶、高坡葡萄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集体、个人一起上,农、工、商齐发展,多种经营、多轮驱动。

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万千克,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年,农业商品率达到85%,实现农业总产值万元,居昆明各县区之首。

“九五”期间,在耕地年均减少多亩的情况下,全区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l亿千克以上,蔬菜产量占昆明市地产蔬菜的70%、鲜肉占50%、禽蛋占30%、牛奶占50%、水产品占30%、水果占15%、花卉占60%,对昆明城市市场的供应和满足群众生活需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年,官渡区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元,提前三年实现小康。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年代,乡镇企业在官渡大地蓬勃兴起,成为全区第一支柱群。区委、区政府及时把握住乡镇企业这一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年,官渡区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好、社会贡献大先进县”;年,全区乡镇企业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实现“三年翻两翻”的奇迹。

年,官渡区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2亿元,占昆明市的1/2,云南省的1/5,实现利润28亿元;企业数量由年的个发展到个,从业人员达23万余人。全区组建企业集团15个,形成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5个,昆明康发家俱制造有限公司、滇新锰铁厂进入全国乡镇企业“中型一档”企业行列,涌现出阳光数控、龙津药业、环亚防水材料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和产品,官房集团等数十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了产权关系,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乡镇企业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被誉为“云岭第一县”。

个私经济悄然兴起。官渡区地处滇池之滨,东南北三面环抱昆明城。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从田地中解放了的官渡农民,从倒菜、收废纸、捡垃圾、生产小食品、卖米线饵块等小吃、搞运输起步,艰难创业,历经30年发展,蔚为大观。

据统计,年,官渡区个体工商户仅有9户,从业人员12人;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户,增长.6倍;私营企业户,从业人员人,增长倍。

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2.1亿元,实现产值4.6亿元,完成社会零售总额6.4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万元;涌现出关通驾驶员城、诺仕达集团、华丰集团等年产值上亿元的省“百强”、市“50强”私营企业。

城效结合部乡镇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服务城市、富裕农村”,放手发展商贸、市场、餐饮、娱乐、旅游、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余个专业市场、批发市场沿二环路星罗棋布,构成环抱昆明北东南三面的一道“金边长廊”;滇池路、关兴路、北大门等美食街,关上步行街、和平村女人街、民航路汽配街生意红火,成为人们最爱光顾的地方。

年,官渡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39.1%,超过第一产业的37.4%,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

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为33:35.4:31.6,三次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年,三产所占比例达45%,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格局。

-4崛起

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紧紧抓住小平南方谈话、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现代新昆明建设三次重大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以实施片区开发建设和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线,大步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全区经济社会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实现从城郊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

回望,无疑是官渡区发展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年。这一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转折。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改革扩大开放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一会三区两路”(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埂旅游度假区;春城路和滇池路沿线地区)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赋予县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官渡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一是抓住中国第三届艺术节在昆明举办的机会,修建了“通天之路”春城路,把昆明市区至巫家坝机场的道路“瓶颈”打开;二是争取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场馆落户关上,以重大项目带动周边开发;三是采取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对关上中心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通过三年建设,使关上与昆交会场馆及昆明城区连成一片,成为城市新区;四是实施滇池路沿线开发,带动了相关片区服务业的发展。

年1月,区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四化”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农村集镇化城市化、城市管理规范化)。

此后,官渡区抓住99世博会在昆明举办的机遇,将建设重点转向北市区,掀起了第二轮城市建设高潮,新修和改扩建了北京路延长线、穿金路、龙泉路、白云路等城市主干道路,辅以房地产开发,建成金星、江东、金实等20多个居住小区,官二中、官四中、新迎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在短短四年内使北市区初具规模,带动了昆明新城区的建设。

十年中,官渡区城建面积70平公里,撑起了昆明城市面积的“半壁江山”,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了广福路等20余条城市道路,通车里程达多公里,宝象河自来水厂投入使用,程控电话装机总量近30万门,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万平方米,全区城市载体功能大大增强,金融、商贸、餐饮、旅游、科技、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仅以商贸业为例,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均有知名度的王牌市场:广丰食品批发市场是全省最大的食品批发基地,菊花中药材专业市场位居西南地区老大,双龙商场、明通商场成为引导春城女性服装新潮流的大窗口。

市场群落的崛起,有力推动了商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昔日许多冷落的地域成了商客蜂拥而至的热土。据统计,年,官渡区城市化水平已达57%,城市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占到了80%,全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大提速,获得了大发展。

年后,官渡区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一是重点建设南部城区,新修十里长街(日新路)、前兴路、雨龙路等道路,以锦苑花园、中林佳湖等住宅小区开发为依托,配套建设官三中等教育设施,实施大商汇等一批商贸、金融、邮电、信息、文化娱乐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昆明新兴的南市区。

二是启动东南片区开发,昆明世纪城、新亚洲体育城两大房地产项目先后落地官渡古镇区域。

三是经开区官渡园和官渡工业园先后谋篇布局,金星啤酒厂、东聚汽配城、中林建材城等一批工业和商贸业项目相继落子雨龙路沿线,官渡园大商圈初具雏形;位于大板桥片区的官渡工业园完成立项开展“三通一平”建设。

“九五”“十五”期间,官渡区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对外——招商引资,外引内联,促进发展;对内——以实施片区开发建设和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线,大步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收入7.27亿元,年均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4亿元,年均增长17.1%;乡镇企业营业收入亿元,年均增长31%。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全区“三资”企业达到家,实际引进外资万美元;国内横向联营企业达到家,总投资达到38.18亿元;出口创汇企业46家,创汇万美元。

“十五”期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区域功能发生巨变,由传统的农业区发展为功能多样、第三产业发达的城乡兼容区。全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传统农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都市农业转变;传统工业得到改造和提升,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产品集中,逐步向新型工业转变;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会展等优势行业继续巩固提升,房地产、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官渡区经济社会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实现了从城郊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

5-转折

冷静应对区划调整的不利影响和挑战,按照“走出城郊型,融入都市圈,建设中心区”的发展思路,以建设新官渡和实现二次创业为主题,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发展都市经济,通过“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着力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现代化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心区。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特别是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的实施,昆明新机场选址的确立,给官渡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受4年昆明市主城四区行政区划调整影响,官渡区国土面积和主要经济指标锐减,但全区人民在区委“走出城郊型、融入都市圈、建设中心区”的发展思路统领下,充分发挥地处昆明主城和呈贡新城连接带的区位优势,与时俱进、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广福路改扩建、官渡古镇二期建设有序推进,东三环、国道东连接线、新昆洛路(彩云北路)、官渡森林公园顺利竣工,以世纪城、体育城为标志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就使官渡区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区划调整前的水平。

5年,官渡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33亿元。

6年建区50周年之际,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区域工业总产值完成.9亿元;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胜利完成了“二次创业”的各项目标任务。

7年至年,官渡区干部群众发扬“白加黑”“5+2”“白天在现场、晚上到会场”的精神,加快现代新官渡建设,大干8,拼搏9,攻坚,朝着“昆明争第一、西部创一流、全国进前列”的目标迈进。以“四创两争”为抓手,全面发展都市经济,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新型工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新型都市农业等产业。

这一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服务业的龙头效应日益显现,商贸物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建成营业,小商品交易、物流等迅猛发展,以体育城、世纪城为中心的南部片区区域性商贸中心初具规模。

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官渡工业园顺利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中铁大型养户设备产业基地、昆明印刷包装地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批农产品获得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9年4月,市委、市政府将昆明空港经济区与官渡区进行整合,实行属地管理、合署办公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空港国际化、新城空港化、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官渡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16亿元,年均增长3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4亿元,年均增长37.9%。全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38.2:60.1。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内资、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分别达.21亿元、2.23亿美元。

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占GDP比重为4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3%。年,官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3亿元,同比增长13.8%,在云南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

-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路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载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当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排头兵。

年以来,官渡区和全国各地一样,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各项指标逐步告别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发展阶段。

面对新形势,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和困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投入资金33.75亿元,新建昌宏路、飞虎大道、会展东路等43条道路,全力保障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和地铁1、2、6号线首期工程建成通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云南文苑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竣工,巫家坝城市新中心、滇池会展中心等重点片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

“十二五”期间,官渡区地区生产总值由年的.62亿元增加到年的.88亿元,年均增长11.9%,总量在全市占比达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04亿元增加到.15亿元,年均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3亿元增加到.55亿元,年均增长15.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6.16亿元增加到41.78亿元,年均增长7.1%,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次产业结构由1.7∶38.2∶60.1调整为1.0∶36.1∶62.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2亿美元,引进家各类企业,其中外资企业41家;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61.49亿美元;成功举办四届“南博会”,官渡区在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进入新时代,官渡区坚决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超前谋划、勇挑重担,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主基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路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商贸、会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科技及信息服务业、房地产等“9+1”重点产业为主,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载体,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当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排头兵。

年,GDP率先在全省个县(市)区中突破千亿元大关,占昆明市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经济总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省。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亿元,增长8.1%,绝对值居全市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29亿元,增长8.4%,绝对值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9亿元,增长8.6%,排头兵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0.7:35.9:63.4。

商贸业转型发展,顺利完成螺蛳湾国际商贸城重组工作,螺蛳湾市场价格指数应用系统正式上线;新建成颐高新经济产业园;官渡电商产业园、滇创季官产业园等园区不断向专业化发展;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全区跨境电商企业约占全省三分之一。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4亿元;积极推动全域旅游,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亿元。着力发展会展业,举办各类会展活动场,实现收入12.08亿元,拉动相关行业收入约.72亿元,占全市收入总量的35%,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奖强区”。中国金茂、中建股份、绿地集团东南亚区域总部相继落户巫家坝片区。在年中国百强区中位列52位,西南地区排名第二,全省排名第一。

年1月,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确定了“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争当排头兵,奋力把官渡打造为昆明城市新中心”的目标,提出构建“”开放型现代都市产业体系为核心的中心经济重点发展战略,加强与空港、综保区联动,抓实招商引资,扎实推进中国普洱茶中心暨普洱茶博物馆、“印象滇池”、凤凰山影视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巫家坝、滇池会展、金马-凉亭三大片区开发进度,推进“数字官渡”建设,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上半年,官渡区地区生产总值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位列全市第一。

下半年,将持续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努力把官渡区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总部经济领航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现代商贸示范区、春城大健康产业国际会展康养区、对外开放发展民俗创意体验区,为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官渡力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