茺蔚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文化在宝丰厚重灵秀李庄行 [复制链接]

1#
北京青春痘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13231.html

刚到李庄时,“李庄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没有什么个性。只觉得是一个农业乡,是一个平平淡淡的存在。


  这或许是“李庄”二字实在太普通了。名字叫李庄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不假思索就能说出一大把来。


  也或许是其他乡镇的故事先入为主,忽略了“李庄”这个宝丰县的东大门。总觉得“闹店”响亮独特,“石桥”古韵悠悠,“大营”叱咤风云,“商酒务”绵远悠长。

直到今春到李庄乡采风,彻底颠覆了我的偏见,还暗暗责怪自己是多么浅薄。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厚重李庄、灵秀李庄”的慨叹。


  李庄乡不仅有保留诸多青砖碧瓦、五脊六兽古民居的传统村落翟集村(还是目前宝丰县唯一的历史文化名村)、程庄村,有妙善观音传说、冯异米醋酿造技艺、经担舞、李庄歇后语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深镌刻着红色印记的外口等村,有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东汉大树将军冯异,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城遗址。


  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父城遗址距今已有多年,是商至南北朝时期古城址,历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晋、南北朝等诸多朝代,时间跨度约一千八百年。父城遗址为研究古代城防、社会、经济等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春秋左氏传》载,昭公十九年(公元前年),楚国太子建奉命镇守北部边疆,开始兴建扩大父城规模。扩建后的规模仅次于楚国都城郢,是楚国北方边陲重镇。考古证明,父城城址分内外二城。外城呈长方形、四面城垣痕迹隐约可见,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城墙基宽约13米,残高1米,全城周长6公里,面积约万平方米。这在古代,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城市了。


  这样厚重的历史,使父城遗址内遗物丰富,发现有春秋绳纹陶片、汉代板瓦、春秋及战国时期青铜壶等。


  穿过历史的云烟,我们仿佛看到了古父城的千年繁华与沧桑,触摸到古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们或坐着战车,或骑着战马,披挂上阵、奋勇杀敌,车马过处,尘土飞扬、狼烟滚滚;或站在冶炼炉旁,炉火的温度照得人大汗淋漓,或锻造出刀枪剑戟,或打造出鼎镬犁锄;或劳作在田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或“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或“行商”,沿街叫卖自己的商品,或“坐贾”,等待顾客前来交易……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古父城的历史犹如一片黄叶渐渐沉没于尘埃之中。


  如今这片遗址,保护范围达万平方米。沃野平畴,麦田青青,生机盎然。走在阡陌小道上,如果不知道这里是遗址,谁会觉得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呢?


  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自然地灵人杰。在两汉之际,出现了一个至今仍然让人称道的人物——冯异。


  西汉末年,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大将军冯异出生于父城。历经年的风风雨雨,家乡仍然传颂着冯异的故事,冯异的墓冢仍然在尚王村完好保存、享受着后人的祭拜。


  冯异的卓著功勋家乡人民引以为傲,冯异的品行更受家乡人们的推崇。一是他喜好读书。《后汉书》载:“(冯异)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二是他尽忠尽孝。纵观冯异一生,对刘秀忠心耿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就是对国家的忠、对正义事业的赤诚。刘秀第一次召见冯异,冯异表示:“老母现在城中。如能释放我回城,愿将所监五城献上以报您的恩德。”得到刘秀赞赏。三是他足智多谋。冯异南征北战,随征河北、镇守孟津、平定关中、征讨陇右,既讲究谋略,又作战勇敢,屡立奇功。四是他为人谦让。史载:“(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五是他典故颇多。为后人留下了“披荆斩棘”“坐树不言”“畏天知命”“以逸待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故事和词汇。


  或许是冯异“好读书”的影响,李庄乡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教师村”——马庄村,一个学风浓厚的“硕博村”——马楼村。


  冯异的后代,开枝散叶,遍布四方,以冯异为荣,以“大树”为堂号,以“将军世泽、天官家声”为堂联,将冯异尊为精神领袖。冯氏祠堂或家门多有楹联歌颂大树将军:如,“大树将军后、凌云学士家”“大树将军第、兄弟翰林家”“始平开玉叶、大树发金枝”“凌云怀祖德、大树溯宗功”“大张国政、树立家声”“始平世泽、大树家声”等。其中的“大树”或“树”,均指冯异。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亦是冯异后人,仰慕祖先品德,以“大树”作为自己画馆的名字。


  为纪念冯异,他被列为平顶山市十大历史名人;成立了宝丰县冯异文化研究会;宝丰县已经举办了六届冯异孝廉文化节暨大树将军冯异祭祖大典;李庄乡被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孝文化研究基地”,弘扬爱国奉献、清正谦让、淡泊名利的冯异家风家训。当地中小学生也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参观冯异孝廉文化展馆,祭扫冯异墓地,从小接受清廉家风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大树将军冯异的传说”作为民间文学,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乡更有人以“冯异”之名命名家乡特产。位于父城遗址的翟集古镇及周边村庄,自古以小米陈醋酿造著称。清末民初,翟集王记醋坊掌门人仰慕翟集冯异为人,遂以“冯异米醋”为所制米醋之名。传承至今,成为翟集米醋的重要代表。冯异将军不会想到,年后,家乡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米醋。


  在冯异文化研究会的办公地址“中原米醋非遗体验中心”,走进大门,“良心酿造”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是啊,无论什么时代,做人要讲“良心”、做事要讲“良心”。这也是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友善”的体现,也是冯异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中原米醋非遗体验中心”,琳琅满目的展厅、飘着醋香的数百口大缸蔚为壮观。品尝一口老陈醋,醇厚绵长。“家有二两老陈醋,不用上药铺,”同行的朋友说,这是当地的俗语。醋不仅是调味品,民间还公认有药用价值。流感期间,家中要熬醋杀菌;放有陈醋的“酸辣面叶汤”,趁热喝下去驱寒治疗感冒……


  翟集古镇的酿醋历史源远流长。据传,“大树将军”冯异用家乡米醋治疗兵士肠胃病。光武帝刘秀大喜,钦封翟集米醋“宫廷御醯”。明朝皇帝朱棣为翟集米醋御题“上乘佳作,稀世精酿”。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路过开封府曾带翟集米醋作为醒酒礼品,御赐醋匠“黄马褂”一件以示宠恩。文化是绵延不断的河流。如今,这里仍有大小酿醋企业、作坊家,米醋年产量吨,年产值万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据工作人员介绍,冯异米醋酿造技艺以本土优质小米为原料,以谷糠为辅料,大麦、豌豆特制醋曲为发酵剂,木陶制品为工具。在特定季节,自然状态下,经润水、蒸料、糖化、酒化、固态醋酸人工翻醅、人为变温发酵、封盐镇缸、固态陈放、淋滤、灭菌、成品入罐等15个程序、2年陈酿而成。酿出的米醋久储不坏,醇厚甘酸,香鲜悠长,自然成色,体态澄清。因小米特有的健脾功效使小米醋在具备一般醋品特点的同时,保健功能更胜一筹。经有关部门化验,这些米醋所含的氨基酸等成分对身体十分有益。


  看着展厅内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米醋,在追求绿色食品的今天,这些遵循古法酿制“良心酿造”的米醋,受到人们青睐也就理所当然了。


  为什么这里能出优质米醋呢?


  古父城自古山清水秀、水源丰沛。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镇大都紧邻江河湖泊,水源丰沛。既需要水的滋润,也需要水运与外界沟通交流。比如开封,北邻黄河,又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词句为证;古长安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洛阳的河流也不少,有洛、伊、涧、瀍等水系润泽古都;曾是宝丰县历史上的第一大镇——古滍阳,也是处于沙河、应河的环抱之中。位于宝丰县李庄乡的古父城也是这样。


  古父城南部多山,龙山、插鼓台、落凫山等东西起伏,历史上郁郁葱葱、植被茂盛,涵养了丰富的地下水和运粮河等河流。河流冲积而成的小平原,历来为膏腴之地,土壤肥沃、易于耕作,为小米等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想象,古代的运粮河,舳舻相衔、舟楫绵延……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汝水)又东南与龙山水会,水出龙山龙溪,北流际父城县故城东”。这个“龙山水”,当指“运粮河”了!


  本世纪初,李庄乡一口自喷井,日流量达吨天然优质矿泉水。当时人人称奇。


  有了优质水源,当地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7—10月份的气温、湿度,特别适合小米酿醋的自然发酵。在古代,这里水陆交通发达,运输方便、店铺林立。再加上当地人喜欢吃醋,善于酿醋,醋也是当地人养家糊口的重要谋生手段,所以醋业渐渐发达,也有了俗语:“吃了翟集醋,不尝他家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的李庄乡,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利用独特水利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水系连通,引水入乡”项目。补充了地下水资源,扩大了灌溉面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水系。依托水系打造林网观光带,以水养林,以林蓄水,以水兴农,以水促旅,打造了“山清水秀、绿水绕乡”的乡村美景。在西外口村,清清渠水绕村流淌,洗衣的婶子大娘有说有笑。有的揉搓着衣物,有的在水中涮洗,有的尽情挥洒着古老的棒槌,捶得水星四溅。她们说:“有了这些水,看着心里得劲。”

该乡一位干部告诉我们,全乡森林覆盖率高达44%。姬家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被国家林业草原局授予“国家级森林乡村”称号。茂密的植被是涵养水源的前提;有了茂密的植被,水资源自然也丰沛。李庄乡境内的运粮河、倒流河一如既往地唱着千年的歌谣,颂扬今天的幸福生活;凤鸣湖、西外口水库明镜一般澄澈透亮,润泽着这片古老的沃土。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的共识。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古父城因水而兴盛,今天,在李庄乡,“青青活水绕村流、绿树成荫花果香”,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仿佛世外桃源,加上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相信在新时代里,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征途中,李庄人定会铸造新的辉煌!

作者/来源:郭敬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